宁陕文化

宁 陕

作者:胡树勇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12-24 00:00 【打印本页】

(作者  胡树勇    此文系网上投稿)

    古人选择这样一个到长安的驿站是有道理的——宁陕县城,镶在秦岭山褶里的小县城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长安河自北向南而下,宁陕新老县城房屋就依山傍水一线拉开。街道不可能宽,因为秦岭山脉留给这里的一线川道十分吝啬;但是街道却十分悠长,沿着长安河从街头到街尾足有几里地。在长安河上,建有五处桥,把两岸的街道连成一体。

    古宁陕是子午道上的重要驿站,来往人客无不在此休憩。今日,宁陕县城又傍在西安到万源这条被称为210国道的公路边,过往车辆更是频繁,在这里住宿、吃饭的人更多。

    我因为到西安求学,青年时代曾多次乘汽车路过宁陕,在宁陕住宿。初次乘车经过秦岭210国道的人,无不心惊胆颤,尤其是在冬雪季节,象是经历了人生的一道难关。

    担当中国南北气候分界岭的秦岭有着巨人的气质,又有着法官般的冷峻。秦岭高耸入云,把西伯利亚的寒流不放在眼里,任其风打云蚀,吼叫狂击,巍然不动,寒流不得不减弱,消失,从而给秦岭的南部造就了一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天然境地,形成了许多南方的自然景观。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队队修路大军,来到了秦岭山地,他们在秦岭的肌肤上测量,在秦岭的身体曲线上规划公路线,开山凿道,经过数年艰苦奋战,一条九曲十八弯的西安通至四川万源的210国道线终于建成,秦岭的身躯上刻下了第一条宽阔宽的银丝带。

    在这条银丝带上,分布着属于宁陕县境内秦岭山脉的三座山峰,它们分别叫做平河梁、月河梁和秦岭。三座大山各有特点:平河梁海拔最高,冬天积雪最厚,上下山路径最长;月河梁海拔最低,但道路较窄,弯道甚多,山势险峻;秦岭海拔居中,出山到关中平原前的一段山路特险。

    秦岭道因山高而漫长,因弯多而险峻,因冬天有积冰而光滑难行,乘车通过此道,确使人生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感叹。尽管如此,这条道路经过的几个陕南县,仍把210国道视为本县经济发展与外界交流的一条生命线,象保护自己的身体那样爱护它。

    在未通秦岭210国道前,陕南三地区几乎与外面的世界没有畅通的交通道路,这里的人民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有了这条道,活跃了陕南与外界的各方面交流,宁陕是首当其冲的受益县。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几年,中国的汽车工艺还很落后,从安康到西安乘汽车中途还得住宿,落脚点常常选择宁陕县城。那时,宁陕住宿条件很差,饮食也很差。有一年夏天,陕南普降暴雨,山洪暴发,秦岭国道多处塌方道陷,我们阻在宁陕,在县城住宿两日,当时,县城小街空空荡荡,只有些许卖菜者。国营食堂卖饭使用粮票,只能买到面色发黑的馒头,买不到大米饭。

    80年代后期,我又到宁陕去过几次,这时,宁陕县城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楼房增多,住宿方便,吃也变好了。在临河的街道上,形成了一条商贸街,南来北往的商贩开始到这里做生意,宁陕城有了许多现代气息。

    宁陕县城居于秦岭山中,海拔高,高山挡住了太阳的身影,日照时间短,县城边还有小河流过,因此,气温比安康地区绝大多数县低。每到夏日,县城群众来到小河边,站在河堤上,或在小桥上三五一群,散步,闲聊,纳凉。宁陕境内树木繁茂,水清石怪,群山峻美,云景独特。境内还有城隍庙、溶洞等胜景,近年来,还发现了陕西第一高瀑布。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人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腰包钱看涨之时,宁陕境内的好山、好水、好气候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在夏日,把宁陕这个小县城聚得热热闹闹,这样的变化宁陕的老祖先们大概不会想到。

    近年来宁陕的这些变化也吸引着我这个邻县人。2000年之春,宁陕广电局的朋友邀约到宁陕,日子定在农历四月初八。

    农历四月初八的凌晨,雷雨阵风,天黑地暗,单位同事便打电话问今日还去不去宁陕。我依老经验告之:早雨晚砍柴,待会儿天必晴。果然,不到七点半,雨渐止,太阳破云而出。雨过天晴,空气清新,道路无尘,真乃是天公给我等的良日。

    汽车过饶峰关,进两河,入关口,秦岭山脉,树木崭绿,叶无灰尘,一洗去冬以来的干旱景象。车到宁陕县城,大桥口吴兄已等待在桥头。

    大家下车后步行去广电局新楼。一路上,见宁陕县城新楼增多,街道变宽更直,商店相连无缺,又是前几年所未有的状况。进广电局新楼,现代意识颇浓,各种管理牌悬挂于楼道,醒目引人。局内设施也颇不一般,他们新近建立了微机网,局长打开电脑,给我们演示自己制作的网站网页,其中宁陕县城及旅游介绍很有现代气息,有一条题为“三潭三瀑三百尺,凝是银练挂天穹——宁陕发现全省最高瀑布”的消息我知道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这瀑布名叫龙潭瀑,地处县内四亩地泰山村,由小龙潭、大龙潭和天瀑三级瀑布组成,其中小龙瀑高30米,天瀑高82米,大龙瀑高192米,三瀑布下各有深潭。全省最高瀑布原为80米高的斗姆瀑布,龙潭瀑布打破了这一记录。天外有天,世上有太多人们尚未发现的美景。
 
    吃过午饭,我们驱车去赶农历四月初八的宁陕城隍庙会,这也是此次到宁陕的另一目的。城隍庙在城北西万公路行5公里处,坐落在长安河中的沙洲上,由戏楼、山门、过殿、厢房、正殿、寝宫等14部分组成,雕梁画柱、阁扇门窗、壁画浮雕造型独特,工艺高超,据记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行告知,城隍庙有“金鸭浮舟”的美妙传说,原来,城隍庙虽在沙洲中,长安河从两侧分流而过,但历经夏日的无数次山洪袭击,却像一艘帆船,水涨它涨,水落它落,完整无损,安然无恙,这使城隍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因此,历史上宁陕每年的四月初八的城隍庙会商贾聚集,戏班咸至,人头攒动,特别热闹。前些年,城隍庙经过政府修缮,恢复了庙会活动。

    车到城隍庙附近停下,果然已是熙熙攘攘之势。过长安河桥,就来到了城隍庙门前。进门后有人给我们打招呼,原来是本县的一个业余汉剧班子成员。聊过才知,他们昨日已到,专为庙会演出传统汉剧。来到戏楼前,只见坐在场地上等待看汉剧的人黑压压的一片,可知汉剧在这些山里百姓心中还有一席之地,这时汉剧不灭的些许希望。

    进山门前,见有一副对联:“庙宇文化渊源长,城隍古风今继承”,其理其字都还可品。抬头看,青天白云,十分醒目,庙顶浮雕,栩栩如生,构成一副画面,取相机拍下这一画面,心中取名为“历史的回声”。进入正殿,城隍庙管理人员给我们讲解了周围壁画的取材及寓意,大约都是劝人行善的意思,符合所谓“城隍乃司城之神主,典幽明生死之事者也”。

    大家出来后,又在戏楼前的场地留影。在陕南,象宁陕这样基本保留完整的城隍庙大概极少,确能传递出一种庙宇文化,成为旅游的停留点。

    离开城隍庙,汽车驶往离宁陕15公里的十八丈瀑布。十八丈瀑布高约十八丈,清嘉庆年间得名。两岸悬崖峭壁,飞流如线,线下积潭,夏日水丰则成银色巨瀑,甚为可观。


    作者简介:胡树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在《散文百家》、《新作家》、《汉江文艺》、《安康文学》、《陕南文学报》等文学报刊和《中国老区建设》、《陕西审计》《太极城》、《家园》、《汉水人文》杂志及《中国矿业报》、《美食导报》、《中部开发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安康日报》等文学副刊发表散文,有散文集《江汉清音》公开出版,并著编有《风流石泉》、《石泉文学作品选》出版。现任陕西省石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通联:陕西省石泉县委宣传部
    邮编:725200
    电话:(0915)6395941
    电子信箱:hsy11080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