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前,两辆“长安国旅”的大巴驶入宁陕县城,数十辆挂着“陕A、陕V、陕S”牌照的自驾车也来到这方绿土地,西汉高速公路和平河梁沿线随处可见野外帐篷和三无成行的游客,大伙在这方生态福地里流连忘返。
城关镇旱坝村鲜嫩的口蘑,旬阳坝镇七里村青椒、豆角,新场乡的百花蜂蜜,还有那满山架岭的板栗、核桃,长年在当地运销协会的组织下,北上西安南下安康,为都市人的生活送来了一道道“时令风尚”。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拉送’战略,通过生态旅游的拉动聚合起明显的人气财气,绿色食品的输出必将加速提升相关产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拉一送’过程中,加上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达,宁陕将有效融入西安国际交融都市圈,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有关经济学家一语道出了奥妙。
如何依托丰厚的自然资源,走出一条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新路。宁陕县在不断深化域情认识的基础上,首先在去年确定了绿色食品、山地药材、生态旅游三大产业重点,经过扎实的引导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GDP增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均处于全市前列。
在面临西汉高速公路全面建设的新阶段,他们立足长远、规划未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构建汶水河绿色经济开发带和平河梁南北两区的新思路,着力实施“拉送”战略实现“食药游”绿色产业新突破。如今,这些宏伟的目标正逐步展示出迷人而振奋精神的色彩:
汶水河绿色经济开发带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热潮真是风景无限。江口七亩坪风景区,被确定为西汉高速公路建设集团的总服务区后,宁陕各方积极服务,在开发协调、政策优惠、土地出让多方面给予倾斜,一道十里长峡、原生景貌与现代速度相和谐的风景正出现在眼前。天华山4A级景区也紧锣密鼓,按照整体规划方案,皇冠朝阳沟的高山国际滑雪场址已选定、万亩樱桃园正着手种植、由高速路直通各景点的专线已着手建设。沿线各种风格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着,吸引得游人陶醉其中。服务于公路建设的采石、采沙行业,机器轰鸣,人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
距县城十余公里的上坝河森林公园,中心接待点装饰一新,国内狩猎场投入建设,珍稀观赏动植物园中的朱鹮、红豆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旅游马匹、野生动物落户在农家,鲜嫩的林地山羊宴使这里连日来游客爆满。
宁陕这个“拉”字诀不但吸引了众多游客,直接拉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事:提升了宁陕的对外知名度,加速了招商引资步伐。单在西洽会、龙舟节上,他们就收到了6个多亿的合同协议,成为全市引资领域的一大亮点。
“送”字诀如何着力,宁陕在基地建设和营销队伍上做足了文章。筒车湾镇板栗大户张立友形成了新型的农业产业链,在他200亩栗原内的3000只绿色山鸡,一边为板栗树除虫防害,一边为板栗施加生态肥料。目前,依托6万亩丰产板栗园的春夏科管,10万只绿色山鸡已与栗园同步壮实地生长起来;加上万只良种山羊、10万头生猪、600万袋香菇的规模种养,构成了宁陕绿色食品产业的“黄金圈”。随着今年17万窝半野生猪苓种植任务的落实,这里已拥有42万窝的总量,按宁陕广阔的立地资源优势,发展百万窝规模也将在三年后实现,秦岭绿色药谷和全国药材产业大县的称号真是名副其实。
城关镇青龙村村民文玉海、旬阳坝七里村吴礼平等众多人发起组织的食用菌、蔬菜运输队,穿插于乡村城市间,向村民提供生产信息,给城市送去绿色食品,搭起了市场与基地的“红线”。目前,像汤坪镇汤坪村一样,支部+协会的新型营运、营销网络正在宁陕兴起,也赋予了基层组织作用发挥的崭新话题。
谈起宁陕强劲的发展态势,县委书记陈明满怀信心地说:“为保持和谐快速的发展,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邀请省市政策研究部门实地考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积极主动寻求与西安国际大都市的率先合作,既立足于实地一件件的抓好,也放眼长远做好前瞻安排,真正把宁陕建成安康‘药水游’产业发展的一扇靓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