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关于加快发展宁陕生态旅游的建议

作者:宋礼孝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8-10-23 00:00 【打印本页】

 

    生态旅游是宁陕独有的资源特色,也是宁陕最大的资源优势,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加快宁陕生态旅游业发展步伐,使其尽快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生态旅游是加快宁陕发展的客观选择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位于西安、汉中、商洛、安康四市交汇部,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县、退耕还林示范县、水电农村中级电气化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县和国家级绞股蓝种植示范基地。立足自然禀赋,审视市场前景,加速发展我县生态旅游产业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秦岭作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中国南北气候带的分界线和“国家中央公园”而闻名海内外。宁陕素有“秦岭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全县林地面积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0.2%,居全省之首。良好的生态植被和有效的保护使我县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境内动物种类达110余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宝级的珍禽异兽齐聚一域;有景区景点200余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我县地处汉水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有河流120余条,急流飞瀑随处可见。一年四季,鸟语鹊唱,蝉啼蛙鸣,蜂飞蝶舞,鹭跃鹰翔,春来草长莺飞,夏来山花烂漫,秋来层林尽染,冬来松苍柏翠,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
  
    二是丰富的特产资源优势。境内植物种类达1170多种,仅药用植物就达390余种,盛产秦党、猪苓、天麻等珍稀中药材,以猪苓为主导品种的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多亩。全县板栗、核桃园面积累计达到27万多亩,食用菌规模突破千万袋,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山野菜、豆制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业方兴未艾,绿色食品产业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是凸显的区位交通优势。210国道纵贯全境,尤其是西汉高速公路作为绿色旅游大通道,途经宁陕长达102公里,并有四处下线出口。围绕这两条交通大动脉,县境内形成了“五纵四横”交通运输网络,与周边的县区都有等级公路相通。县城距西安仅1个小时车程,全县整体融入了西安半日经济圈。毗邻的西安、汉中、安康、商洛等城市总人口超过1600万人,现实的旅游客源市场非常可观。
  
    四是良好的环境政策优势。县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秩序良好,通信覆盖率高达100%。近年来,本着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经营理念,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造了和谐的政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那么,充分利用和大力开发这些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兴办旅游产业,就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明智选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把宁陕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具有充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本,必将能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二、改善投资机制,扩大资金投入
  
    宁陕生态旅游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生态旅游、人文旅游、观光旅游及市场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当前首要的问题是资金短缺,直接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所以当前的旅游工作重心应放在改善投资机制,扩大融资渠道上,这包括争取民间资金投入,以及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行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为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精品旅游板块,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创造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议:
  
    1、根据目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急后缓”的原则,制订出整体发展的分期规划,梳理出阶段性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项目与管理机构分离、合作或有偿转让给企业实体开发经营,使主要投资方有独立的经营管理职权。
  
    2、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将旅游开发项目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调动不同所有制经营主体投资的积极性,加快开发步伐。
  
    3、创新发展机制。以规范市场管理、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行“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旅游投资模式,实现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加快推进旅游资源与景区景点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进程。可以采取“景点、资源、资金、知识技能”联合投入、共同开发、各自核算、合作经营、共享效益,培植旅游龙头企业,走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以提高景区、景点的整体水平。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人性化的旅游服务
  
    无论是作为生态旅游载体的自然景观,还是作为人文旅游载体的历史文化遗存,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产业,更是关心与满足人性的心灵需求及情感释放的一种生活方式。基于此,应该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改进景区服务工作,规范服务标准,完善服务设施,突出服务细节,注重和谐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扎实解决景区景点在旅游接待的细环节(如餐饮住宿、旅游客运、土特产销售、售检票、安全保护、导游宣讲、卫生保洁)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精细化的服务,推动宁陕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必然要求景区景点的规划者、管理者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所在地群众)具有现代人的文明知识、文明思想和文明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高水准的和谐环境和氛围。为此,要加强人员培训,培养旅游人才,建立旅游人才与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加快导游、服务、文艺三支专业队伍建设,着重培养策划、管理、营销三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培训的对象不仅包括管理者、普通工作者,可能的话也应覆盖区域内的寺庙僧侣以及当地群众。只有从方方面面抓培训和教育,才能全方位地构建宁陕生态旅游的和谐环境,以适应旅游大发展的需要。
  
    四、更新营销观念,拓展景区客源市场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包装,或者举办富有特色的活动(独办或联办),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宁陕,推介宁陕;不仅要宣传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特点、特色,更要宣传硬件环境、档次、服务、地域及心境舒畅程度等人性化的旅游条件。塑造宁陕文明、绿色、生态的良好形象。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服务、形象宣传和热点炒作。适时开展文化主题活动,以扩大宁陕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后,可以与周边地区、城乡或跨省市旅游单位实行强强联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优势共享,开拓视野,共同提高,以增强宁陕旅游业的辐射力度,扩大覆盖面,造大宁陕生态旅游的声势,聚集人气,增加客源。
  
    总之,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宁陕生态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