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障我县8万亩的耕地红线,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脱离了资源保护的前提,我们无从谈发展,只抓发展不保护资源终有一天会资源枯竭而最终无法继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保护、管理好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国土资源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按照县局和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参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现结合基层所工作实际,谈几点想法:
不断创新,着力于提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切工作中,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实际能力,建立、落实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着力在节约集约用地上下功夫、见成效,以此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政策导向上,敏锐地把握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变化、新要求,认识到土地是人民生命线的重要性,不断深化对土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的用地观,始终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保障发展的重点。树立以发展促集约、以集约促发展的理念,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作为缓解当前用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和守住耕地红线的根本举措。要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年度用地计划,严格限制用地指标,将有限的用地指标用于辖区内的重点项目、民生项目上面。二是严格土地规划管理。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严格执行辖区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及投入产出评估的基础上,依法合理调整各类建设用地空间。三是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及时掌握辖区内闲置土地的详细资料,并报统征中心,由统征中心合理安排利用,真正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四是强化建设用地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面积,杜绝少批多占、批劣地占好地、批荒地占耕地的现象。
突出重点,下功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形势严峻。我县属于林业大县,拥有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我县国土分布情况的真实写照。8万亩的耕地保有量,养育着7万余人,人均耕地仅1亩,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二是护地惜地意识淡薄。我县土地本就匮乏贫瘠,加上气候等诸方面原因的影响,土地的产量不乐观,价值不高。在这样的现状下,农民意识不到土地的可贵性,在部分地方浪费土地、粗放用地、乱占滥用土地现象很是突出。三是违法用地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一些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偏远的群众更是有侥幸心理,违法乱占滥用土地。四是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管理方式相对粗放、精细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能力薄弱,缺乏强制有力的手段和保护措施,缺乏有效的规划控制和有力的保障机制,执法力度不够,其它相关部门和政府参与配合宏观调控能力较差。因此,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加大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土地执法监察的力度。进一步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惜地、护地和用地意识。继续加大土地法制宣传力度。抓住“矿产日”、“土地日”、“地球日”等契机,通过张贴刷写标语、设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渠道,积极宣传当前新形势下的土地新政策、新法规。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积极构筑预防土地违法的长效机制,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充分发挥村级执法监察信息员“前沿哨所”的作用,加强信息员的联系,做到“地动我知”,将一切违法占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按照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县执法监察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强对辖区内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同时加强与各有关股室、部门协调配合,坚持共同监管,启动联动机制,加大查处力度,遏制新增违法用地的发生。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国土资源工作者日常工作的基本目标,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将辖区内各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面积、质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资料详细掌握并协调乡镇落实,将耕地保护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杜绝非农业用地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落实保护责任,确保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保障辖区内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一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有保有压”的供地方针,重点保证辖区内重点工程、民生工程、以及切实可行的一些重点项目用地。我所辖区内主要是要确保生态旅游开发、正大模式养殖、新农村建设、民居改造等政府重点扶持开发的用地,确保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控制浪费土地的现象。能利用荒地的绝不用耕地,能用劣质地的绝不用好地。严格执行“占补平衡”的耕地保护措施,对有条件复垦利用的土地,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复垦利用。有效控制项目用地规模,不超标准审批用地,不断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三是继续开展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配合县统征中心,将辖区内闲置存量土地进行清理登记,合理规划分配再次利用,不断加大整合资源的力度,继续开展好辖区内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再配置工作,努力缓解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
创新国土资源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发证的基础工作,每一宗土地登记必须做到“三到场”,即“选址到场、勘丈到场、复核到场”,认真核实好每宗地的地类、面积、申请人的身份等详细情况,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一律不予以审批。努力创新地籍管理工作,按照上级工作任务的安排,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我所辖区的相关工作,查清辖区内每个乡镇每一块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位置和保护情况,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缓解人地矛盾创造条件。配合二调办、乡镇政府完成村级土地权属界线的确定和协议书的签订工作,使村村权属无争议界线分明。同时应着力于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修养,进一步完善所内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习教育,所内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服务窗口、档案管理服务等正式规范,使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一名工作七个年头的基层国土人,深深体会到了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社会要前进、经济要发展,是离不开资源的。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压在我们肩头的担子也很重;后备资源不足、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更为严峻的是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不断减少。因此我们必须死死守住耕地红线不动摇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要求,坚持依法、合理、节约集约的用地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武装头脑,指导我们的工作,为社会发展作好服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跟上形势;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认真做好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一名优秀的国土资源卫士,为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实现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