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四心”

作者:邓小鹏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03-24 00:00 【打印本页】


    中学时,曾学过一篇文章,其中“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句话至今仍记忆犹新,一个行将饿死的人至死也不愿意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这里“廉”字被理解为有节操、不苟取的意思,与今人所讲之廉大同小异,这句话流传千年而不断的奥秘也就是“气节”令世人称赞,于是想到不久前,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其中以8个方面的禁止、52条不准出发,以明确的条款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进行了规范,为我们的前进方向竖起了规矩的令牌,告诫我们作一个有志气、有正气的共产党人,必须要一身正气凛然于天地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纪检干部,我深深体会到自身的压力,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不加强学习,必然会落伍,如果不保持良好的心态,必然会骄傲自满、懈怠放纵、停滞不前,然而不惯于接受监督,必然会使人生的轨道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学习《廉政准则》,不仅仅需要我们从字面上去苦思冥想,更需要我们冲破书本上条框的桎楛,对照生活的实际言行,而不是像一幅画、一个制度牌一样悬挂在墙上,让过往的行人瞻仰,或是关在房间纸上谈兵。正所谓廉在心上,行在廉上,我们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法则,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有效促进工作的进展,保证工作的效率。那加强学习这一句口头禅就能真正付诸言行,以廉树威了。

    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红尘滚滚、诱惑纷纷,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稍有不慎,便可陷入腐败的沼泽。因此,正确的把握人生方向成为至关重要的立身之本。然而要如何才能做到立污泥而不染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保持做起,从人性之本心出发,立身从命。

    古人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亦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词,告诫我们做人首当其冲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而领导干部亦应如此,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基本修养。一个一心为民为人民称颂的好干部,必定是一位从骨子里鄙视“官本位”意识之君子,其思想和言行必定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保持一致。因此,年轻的领导干部面对岗位调换,职位升迁时一定要心性平和、胸怀坦荡,自当以君子之“胜不骄,败不馁”,“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泄气”而自励,只有这样才能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不断收获人生价值的真谛,积累宝贵的人生财富。

    其次,一定要保持责任心。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可见责任心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论官大官小,位高位卑,手中或多或少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而权力运用法则即关乎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权力失衡,即可水漾船翻。因此时刻谨记责任重于泰山,将使我们在权力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敢于严词拒绝不正当之诉求。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干部必定会常怀忧民之心,常思用责之策,常树廉责之德,也必定将对岗位负责即是对人民负责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之幸福之上,把全部心智用在工作上,用在为群众谋取利益上,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这样的干部才能称之为好干部,这样的工作才能称为干好工作。

    再者,一定要保持进取心。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召唤领导干部必须要敢于突破常规,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迎接新挑战。所谓退缩与停滞不前只能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旧思想在作怪。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河流每一天都会流转。新的思想就像血液循环,既要在遵循原有的规律上前行,又要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血液,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地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多谋善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才能实现工作的创新,才能达到高尚的人生追求。

    最后,务必要保持廉洁心。这是当好领导干部最为根本的基石。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着很多诱惑和考验,诸如金钱、美色、利益驱动诱惑和各种腐朽奢华方式的侵蚀,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要想稳稳扎根、健康成长,必须要勇于接受监督,敢于自我批评,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规定,加强学习,广泛涉猎各种优秀的理论著作及文艺作品,以学习加强党性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应对各种风险诱惑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面对灯红酒绿,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分清黑白,辩清真伪,看清是非,克己自律,严于自察,力达永葆党员干部的清廉本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有建树的领导干部,必定是一个敢于担当责任、敢于替天行道、心胸坦荡之君子。德越厚,你担当的东西越多,这就叫厚德载物。德,是做人之本,事业之基。保持“四心”,也是保持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