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宁陕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张海庆 郑伦芳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05-08 00:00 【打印本页】

             
            
    今年是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实施的第四年,为了全面掌握宁陕新农合工作的发展态势和农民受益情况,巩固和提高新农合运行质量,由县政协副主席张海庆同志带队,我们先后深入到龙王镇、太山庙乡、汤坪镇、四亩地镇等地,对镇政府、卫生院、部分村卫生室、农户就新农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宁陕的新农合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一、调查情况  
           
   (一)样本数量及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共选择四乡镇、八个村,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  
           
    调查内容设置10个方面的问题,即:一是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参合人数、交纳资金情况;二是受益情况;三是首选医院;四是最不愿意去的医院;五是住院补偿公示情况调查;六是对合疗机构满意度测评;七是对农民是否持续参合态度的调查;八是对新农合存在问题的调查;九是征求对合疗的意见和建议;十是新合疗政策知晓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采取走访座谈、查阅相关资料,听取党委、政府、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工作介绍、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个方面对新农合工作的意见建议,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新农合工作的发展状态,特别是参合农民的意愿,在此基础上归纳汇总形成报告。  
           
    据100份问卷调查表汇总统计,100户中应参合人数为413人,已参合人数404人,参合率为97.8%;认为目前个人缴费数额合理的占97%,认为不合理的占3%;100户中有51户报销医药费68765元,认为能及时报销的占100%;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满意的占96%,基本满意的占4%;对报销比例满意的占97%,不满意的占3%,看门诊首选乡(镇)卫生院的占69%,选村卫生室的占29%,选县医院的占2%;住院首选乡镇卫生院的57%,选县医院的占39%,选县外医院的占4%;有50%的农户最不愿意去县外医院就诊,16%的农户不愿意去县医院就诊,4%的农户不愿意去乡镇卫生院就诊,30%的农户不愿意去民营医院就诊;经常看住院补偿公示的占40%,偶尔看的占41%,不看的19%;对新合疗经办机构满意的占83%,基本满意的占17%;愿意持续参合的占96%。不愿意持续参合的占4%;对新合疗政策知道的占30%,知道一些的占68%,不知道的占2%。  
           
    调查中,农民还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一是部分参合人员认为慢性病(特殊门诊)报销比例偏低;二是要求把椎间盘突出纳入慢性病报销范围;三是在县外看病报销时限太严格,不方便办理;四是汤坪镇属大镇应增添医疗设备,配备合格医护人员(目前只有一名医生);五是希望政府采取措施,控制药价;六是希望县医院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七是希望强化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医护水平;八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让更多的人参合。  
           
    二、新农合运行的态势及经验  
           
    据县合疗办提供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县的参合率分别为98.65%、98.8%、98.87%、98.37%,位居全市第一。四年来共筹集新农合基金2284.447万元,截止2010年3月底共有68542人次在新农合制度中受益,合疗基金支出1293.53万元。其中2007年筹集合疗基金292.375万元,支出203.8万元,基金结余88.58万元;2008年筹集合疗基金526.842万元,支出280.13万元,基金结余244.82万元;2009年筹集合疗基金590.97万元,支出711.1万元,基金超支120.13万元。截止2009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77.83万元。2010年筹资874.26万元,1-3月基金支出98.5万元。  
           
    据调查,我县2009年合疗住院人数较2007年增长了65%,达到3759人次;报销补偿费用较2007年增加432.4万元,达到711.1万元;次均补偿达到1372元,较2007年增长了497元,综合补偿率为47%,较2007年增长10%。2009年参合群众受益面达到81%,较2007年的3.5%提高了77.5%。我县人均住院费用在全市评比中位居前列,2009年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先进县,受到省政府表彰。  
           
     通过抽样调查和以上数据表明,我县新农合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几年的艰辛努力,现已步入健康发展之道,成为惠及全县农民的民生工程。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政府重视、部门配合、措施得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把新农合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主要领导任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民主监督委员会,并把新农合工作列为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乡镇政府把新农合工作纳入为农民办实事的具体内容,层层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积极参与,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保证了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形式多样、覆盖广泛、宣传到位。县、乡采取网络、电视、展板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民宣传新农合各项政策,编印了《新农合政策宣传手册》、《参合群众须知》、《致参合群众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发放到户,使参合农民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新农合各项政策,据调查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知晓率达98%以上。  
           
     三是积极探索、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保证新农合工作的规范运行,县合疗办先后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各项工作;全面实行了“直通车报销”制度,方便了参合群众报销,保证了补偿资金及时到位;根据新农合基金运行情况和筹资额度的增加,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对新农合补偿方案进行了四次优化调整,不断完善报销规定,全面开展了门诊统筹报销,扩大了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了群众满意率。  
           
     四是强化监管、严控把关、规范运行。一是合疗办严格按照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的规定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督审核。二是加强监管,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是乡镇认真落实公示制度,确保参合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四是基金管理实行“收钱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的管理原则,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三户两印”和双审双签制。五是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定点医院和住院报销患者家中现场查询,掌握定点医院对政策执行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新农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宣传不透彻。参合农民及基层干部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全面或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影响了参合农民的信任度。在宣传时,由于只注重新农合制度优越性宣传,忽视了互助共济性质的宣导,使部分参保群众形成一种“付出多少回报多少”的自利受惠心理,互助精神体现不足。部分乡镇未及时将合疗办每月提供的住院补偿、个人补偿情况向各村公示,造成参合群众和村干部对补偿及享受报销情况不了解,甚至误解。  
           
     2、筹资机制不健全。目前筹资工作采用的是“年底集中收缴”的方式,筹资时各乡镇干部职工同时出动,深入千家万户收缴,基金筹集成本较高。加之部分农民的参合意识不强,增加了筹资的难度。有的乡镇部分村由集体为农民代缴合作医疗基金,致使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政策不了解,对续保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3、管理体制不完善。新农合是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制度,各级政府是新农合管理的主体。但我县管理体系仍不完善,乡村两级政府只负责每年的筹资任务,平时对新农合缺乏监督管理,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无办公场地、无办公经费。现在乡镇合疗管理都由乡镇卫生院代管,这样就出现了“医院管医院、医院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局面。新农合实施是一项长期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