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关于宁陕县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胡家华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06-02 00:00 【打印本页】

 

    一、宁陕县自然资然条件及水能开发潜力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安康市的最北端,东与镇安、柞水,西与佛坪,南与石泉、汉阴、汉滨;北与周至、户县、长安毗邻。全县辖14个乡镇,98个村,360个村民小组,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人。县域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耕地和水域面积各占5%,自然构成“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是一个典型的土石山区县。境内山大沟深,层峦叠障,河流交错,谷地狭窄,最高海拔(秦岭东梁)2965米,最低海拔(铁炉坝磨石湾)540米,相对高差2425米,垂直差异较大。境内山地因受河流切割,形成自北向南伸展的山梁,平河梁南伸最远,纵贯县境中部,较为高大,主峰龙潭子海拔2679米。南部河谷地,峡谷壁立,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由于秦岭山地历经抬升、折皱、断裂下陷等强烈的地质运动,致使万山林立,山势巍峨,壁陡挺拔,河谷深切。地貌以山林为主,呈“V”字形河谷。我县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2.3°C,极端最高气温36.2°C,最低气温-13.1°C,无霜期21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921.2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境内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20条;其中:流域面积5-10平方公里的23条;10-50平方公里的75条;50-100平方公里的11条;100-200平方公里的4条;200-500平方公里的4条;500-1000平方公里的2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条。主要河流有:旬河、池河、汶水河、蒲河、长安河,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区。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9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2.7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6.28万千瓦,现已开发8670千瓦,只占可开发总量的9.5%,由此说明宁陕县的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二、经济基础薄弱,结构调整难度加剧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人,由于受“天保”工程的制约和连续两年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减弱,农民收入严重下滑。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16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511元。经济总水平处在安康市较为落后的县区位置。

    三、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突破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高速路建设为契机,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管理为手段,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目的,加快水利设施灾后重建步伐,搞好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培育水利经济增长点,实现水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工程体系,努力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重大转变,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丰富的水资源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合理利用、配置、保护性开发汶水河、池河、旬河水资源,不仅对宁陕,而且对陕南、陕西乃至全国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汶水河、池河、旬河开发能解决电力问题,又能充分发挥灌溉、防洪、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加快汶水河、池河、旬河梯级电站的建设和沿河集镇堤防、河道整治及水土保持,将减少和防止洪水灾害损失,不仅可以带动我县供水、旅游、养殖及高耗能水工业,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刺激第三产业发展。在大力开发水资源的同时,发展一些高耗水、高耗能的工业,将推动宁陕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开发进度,推动整个经济质量的提升,使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是实现我县以及整个安康脱贫致富,加快整体开发的希望所在。实施汶水河、池河、旬河梯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实现以山兴林、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水电兴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汶水河、池河、旬河水能资源开发是我县最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是绿色宁陕建设的着力点和持续产业,是宁陕汶水河、池河、旬河绿色经济走廊的产业主体。要紧紧抓住全国经济发展对水、电等基础能源的巨大需求和汶水河、池河、旬河梯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干支流并举”的原则,新上一批水电开发项目,夯实水电产业的发展基础,以水电开发促产业发展。宁陕水利发展总体思路是“一区、两带”,一区:即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心,逐步建设以大鲵养殖为主的特种植养殖保护区。两带:一是以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项目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以绿色生态旅游产业的实施带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1、水电开发项目

    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突破口,利用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抓好水电产业开发2006年—2008年开发小水电站8处,装机29900千瓦,总投资16941万元,年增加发电量13162万KW.h,其中:池河梯级开发3处,总装机19100千瓦,总投资10671万元;汶水河梯级开发5处,总装机10800千瓦,总投资6270万元。项目投资主要以入股引资为主。

    2、冷水养殖项目

    围绕水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冷水养殖产业。2006年—2008年发展养殖面积100亩,发展户数50户,年增产量50吨,产值40万元,总投资1000万元,国家扶持400万元,群众自筹600万元。

    3、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

    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心,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养殖经验和自然资源,完善水政执法体系建设,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我县建成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2006年至2007年用两年的时间搞好资源量的普查和规划资料,并积极申报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2008年基本建成核心区21.2平方公里,缓冲区16平方公里,2009年建成实验区17.6平方公里的大鲵自然保护区,2010年申报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四、影响小水电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宁陕县既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陕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全县经济正面临着极度转型的关键时期,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本县的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新型产业至关重要。对此,加强和发展小水电产业,在已形成共识,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县小水电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实现县域经济的恢复性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在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小水电产业的进程中,又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协调解决。

    1、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小水电产业发展的瓶颈。小水电是一项投资大、回收慢的基础产业,单靠贷款投资建设小水电效益较低,通过招商引资,大多数财团因投资回报低,投资环境差而不愿投资;国家对小水电产业的开发又缺少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宁陕县继1995年初级电气化达标后,水力资源开发和小水电建设一直滞步不前,其关键症结仍是资金制约。

2、投资的政策环境不佳是阻碍小水电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1)国家电力企业与地方小水电企业间的计价电量划分不符合规定,增加地方小水电企业的负担,从而影响小水电企业的经营效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供电营业规划》第四十七条规定“用电计量装置原则上应装在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当用电计量不安装在产权分界处时,线路与变压器损耗与无功电量均须由产权所有者(即:国家电力企业)负担。然而,地方小水电企业在电站出口计量后却承担19%的线损。

    (2)税费负担不合理。国家税收政策增值税第三章计算依据和税率》第二节(税率的规定第五项第二条)规定:县以上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税率按6%征收;而国家电力企业要求地方小水电企业按17%税率缴纳。(3)功率因素考核超标。《电热价格》中规定:并网电站功率因素应该考核为0.8;降低功率因素考核,应增加电费价格(1%至2.5%)。而国家电力企业对地方小水电企业功率因素按0.75—0.78)考核,不仅未增加电费价格,而且将未达到此标准的电量以无效电量对待。

    3、计划内上网指标太少,影响地方小水电产业发展。

    宁陕县小水电企业2005年并网电站年发电量已达到1650万KW.h(仅指宁陕县水电有限公司所属并网电站),而国家每年只给宁陕县小水电计划上网指标仅600万KW.h,供需矛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