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关于宁陕县全民健身活动情况的思考

作者:陈迪生 汪有元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06-11 00:00 【打印本页】

  改革开放近31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群众体育重视程度不高,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不普遍,亚健康群体不断扩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下降。为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国务院决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在法律层面上,指出了在组织领导上,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支持、全民积极参与,组织公众从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投身全民健身运动;在健身活动管理上,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明确管理责任,扩大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范围,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可以说,全民健身活动是保障公民个人的健身权利,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了掌握我县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在《全民健身活动纲要》颁布15周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一周年之际,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宁陕县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主要成效

  在县委的正确决策,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宁陕县体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城南社区被评为全国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县城体育场等一批体育健身设施相继建成,为我县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博得了“人口小县,体育强县”的美誉。

  第一、学校体育扎实推进 。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实施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严格执行《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一是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保证每周两节体育进课堂;二是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建立了体育传统项目运动队,积极开展田径、乒乓球、篮球、举重、武术、射箭、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课外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树立了终身体育理念;三是全面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目前,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行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覆盖率达100%;四是体育师资得到充实。专任体育教师由九十年代的6人,发展到2009年达到18人,兼职体育教师40余人。

  第二、群众体育蓬勃兴起。宁陕县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以来,群众体育活动非常活跃,从2008年起,每年举行大型体育比赛及体育展示活动达9次以上。表现在:一是干部职工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常规化的广播体操、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越野赛等体育活动全面开展;二是以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阵地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活动项目由过去单一的跑步锻炼发展到现在的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木兰剑、舞蹈、健身操等项目,活动地点由过去的老体育场发展到现在的滨河公园,行政小区、县城中心广场、县城公共体育场、城北、城南社区等;三是体育组织社团发展迅速。近几年,先后成立了足球协会、老年体育协会、太极拳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健身操协会等,结束了宁陕县没有群众性体育组织的历史,特别是2007年以来,太极拳协会组织发展迅速,参加协会人员达300余人,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高,支持力度大。为全民健身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镇村健身活动发展迅速。皇冠镇、筒车湾镇、四亩地镇、龙王镇积极创造条件,坚持每年举行篮球运动会,职工健身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在全县一定范围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竞技体育亮点纷呈。自从宁陕县1990年组队参加安康地区第九届全民运动会夺得安康地区第三名后,实现了竞技体育的大突破,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7年宁陕在参加安康市第十一届至2009年的十四届全运会期间,宁陕县组队参赛成绩由第三名跃居第一名,特别是2009年安康市第十四届全民运动会上,宁陕县代表队以1195分、金牌34枚、银牌25枚、铜牌13枚的优异成绩夺得全市第一名,再创宁陕体育新的辉煌。近十年来,宁陕县的竞技体育方面,共有31人次破33项安康市全运会记录,使宁陕县名副其实的进入了“人口小县,体育强县”的行列。

  第四、体育设施有效改善。一是按照《体育法》的规定,宁陕县委、县政府决定于2006年拆除了原县公共体育场,在县城北部渔洞河口新建工一个占地30亩,内设400米6跑道的田径场和足球场兼容的规范化体育场;二是从2005年起先后建成了滨河公园、行政小区等16个全民健身广场。近几年,国家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建成了34个村级体育场所。其中,标准篮球场31个,乒乓球台3个;三是在建设村级体育设施的同时,在部分乡镇范围内成立了村级健身辅导站,对村级体育设施的维护和指导群众健身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投入1600余万元修建了宁陕县城区森林公园的环山健身步道3500米,新建健身景观长廊1000米,为城区群众性体育健身锻炼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宁陕县虽然是人口小县,财政穷县,能博得体育强县的美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领导重视是前提。由于多年来宁陕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县竞技体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体育代表队集训期间,无论酷暑严寒,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性的深入训练第一线,在队伍建设上重点倾斜,在物质上施之慰问,从精神上鼓舞斗志,使其坚定必胜信念,在赛场上勇于拼搏。因此,宁陕县2009年组队参加安康市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总成绩由过去的第三名跃居第一名,以总成绩1195分夺冠,创造了宁陕体育新辉煌。

      2、保障投入是关键。县委县政府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去实施,通过争取项目和加大财政保障投入,加快了宁陕县的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步伐。据统计,近几年来,一是建设全民健身广场16处;二是建成34处农民体育健身场所;三是置换并建成功能齐全6×400米跑道的县城标准体育场;四是为方便城区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建成了城区森林公园的健身步道3500米,同时建成防雨防晒健身景观走廊步道1000米,整个健身设施场所投资达到30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民群众健身环境,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群众参与是基础。《全民健身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颁布以来,随着民生工程的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群众对健身锻炼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是每年举行的大型体育比赛及体育展示活动都在9次以上;二是在内容上由广播体操、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越野赛等扩展到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木兰剑、舞蹈、健身操等健身项目,三是活动地点由过去的老体育场发展到滨河公园,行政小区、县城中心广场、县城公共体育场、城北、城南社区等10余处;四是体育社团组织跨越式发展。先后成立了足球协会、老年体育协会、太极拳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健身操协会等,特别是参加太极拳协会的会员达300余人;五是镇村健身活动迅速崛起。皇冠等四个乡镇积极创造条件,坚持每年举行篮球运动会,职工健身比赛等,在一定范围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宁陕县开展好全民健身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需要进一步正视的问题:

  1、经费短缺制约了全民健身活动与其他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由于缺乏经常性体育经费的支撑,近年来宁陕县的体育事业发展,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体育、农民健身工程方面,明显形成了一条腿长和一条腿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主要靠项目投资支撑,学校体育教学和突击性竞技体育主要靠有限的教育经费为依托,呈现出宁陕县体育强县的亮点,但是群众健身活动和农民体育工程”,主要靠拉赞助和争取微少的彩票公益金筹措经费开展活动,经常性的引导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公共财政支持率基本为零,城区的体育社团组织因经费的短缺而不能正常开展活动,部分乡镇的群众体育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经费的短缺制约了我县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全面健康科学的发展。

  2、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一是健身机构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城区有8个民间健身协会,在县体育行政部门、业余体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利用早、晚、节假日不定期开展健身活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较高的活动质量,而乡镇村由于种种因素,存在着全民健身活动无牵头单位;二是从开展活动看,城区好于乡镇,乡镇优于村组,乡镇的全民健身活动仅限于少数经济发达的乡镇所在地集镇,大多数乡镇村几乎是空白;三是从全民健身指导员队伍看,体育师资及社会体育指导技术人才短缺;四是从学校体育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现有的体育专业教师和有能力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的体育人才主要集中在县城区域,乡镇小学缺乏专业体育教师,乡镇的群众健身活动基本上处于无人指导的状态。

  3、农民健身工程设施的维护与发挥作用难度较大。从2005年以来,先后建成了滨河公园、行政小区、筒车湾镇、江口镇等16个全民健身广场。随着国家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全县建成标准篮球场31个,乒乓球台3个为主体的34个村级体育场所。由于受地理条件和文化差异的限制。一是乡村的体育设施利用率低,有的体育健身设施自竣工后,基本没有开展过体育活动,甚至成了少数群众的凉晒杂物的场地;二是社区、村级的体育健身设施损坏严重,缺少必要的维护。如:分别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