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宁陕民政工作回顾与思考

作者:陈衍子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11-24 00:00 【打印本页】


    近一个时期,是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的诉求越来越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繁重,民政部门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时至年末岁尾,认真回顾过去的工作,总结经验、成败、得失,对于思考、谋划未来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我县民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省、市民政部门的深切关怀和各部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民政工作理念,突出“保障、管理、服务”三个重点,努力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政廉洁、扎实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宁陕,发挥职能、贡献了力量。

    (一)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民政基础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地一年,一年来,我们抢抓省市实施民生八大民生工程和改善民生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和政策的争取和力度,有效改善了民生、夯实了民政民生创新发展的基础。一是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重点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信息动态管理监控系统。城乡低保在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促进规范管理,修定完善低保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低保调查审批程序,完善低保审查和监督机制,切实保障低保对象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好了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分别由每月40元、120元提高到85元,295元;加强五保老人供养管理工作,以集中供养为重点、分散供养为补充,有效提高供养水平,强化敬老院和监护人管理,确保五保老人有饭吃,有衣穿,有病能医治,有人关心和照顾,向省厅争取五保指标341名,将五保边缘困难群众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五保户生活补助金由138元提高到250元,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6%。精心实施城镇农村医疗救助,完善医疗救助模式和办法,降低救助门槛,扩大救助范围,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救助针对性和实效性,向省厅争取的医疗救助款逐年增加,今年达到200万元以上,年救助困难群众1000人次以上,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每年向省厅争取补助金5000余万元。保证全县了1.7万民政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临时救助办法,坚持依法救助、合理救助、主动救助和分类救助相结合的临时救助体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措施,今年争取临时救助资金100余万元,分类救助本县和流入的困难人群3000余人,救助精神病人80余人。三是加快基础性项目建设。在认真做好我县 “十二五” 民政重点项目申报和做好在建项目的基础上,解决了筒车湾敬老院遗留问题,现已经组织筒车湾、四亩地、梅子三镇首期入住五保老人100余人,将在11月底举行入主仪式。同时,偿还了筒车湾敬老院工程欠款500余万元。对群众反映新场、丰富敬老院房屋质量问题,积极应对省厅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检查,消除影响,并及时妥善整改,于9月份整改完毕,五保老人已经安全入住,提高了我县五保集中供养水平。

    (二)以完善提升为重点,有效提高三个保障水平。

    一是加强救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完善灾害应急救援救助水平。全面建立“防、减、救”一体化灾害救助救援体系,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应急救助、灾害评估、灾情上报和应急指挥体系,切实保证全县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救助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健全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切实保障灾民应急生活需要。加强部门协作,积极做好防抗突发性灾害的应急准备。 
  
    二是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努力提高优抚对象保障水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继续实施“扶优工程”,2011年全面完成5户优抚对象建房和30名优抚对象的大病医疗救助、资助183名优抚对象参加新合疗。突出落实好优抚对象四项政策,即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养老补助政策、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及管理政策、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政策和新《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的宣传贯彻及政策落实。巩固提高双拥创建成果,加大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强化江口烈士陵园管理。组织协调辖区内单位和部队积极开展各项双拥创建工作和军民共建活动。

    三是加强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老龄工作水平。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以创建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县活动为载体,突出组织建设和宣传工作两大重点,加大村、社区老年协会组织建设, 40%的村、社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宣传和落实老龄政策和法规,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加快实施县城老年公寓建设,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放兑现了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开展老龄工作调研,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面提升我县老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以规范提高为重点,不断增强民政管理社会能力。

    一是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全面完成1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突出“三有一化”,强化基层组织基础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和水平。二是继续强化殡葬管理工作。坚持积极作为、依法整治、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法规范和加强城区殡葬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城区乱埋滥葬现象的制止和查处力度,落实殡葬管理所人员编制,发挥殡葬管理所职能作用,做到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人抓、有人管。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解决校场公墓征地手续和交通道路等问题。建成关山过渡性公墓和殡仪馆投入使用,扩大公墓用地面积等工作。重点提高殡葬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需求,彻底有效解决城区乱埋滥葬问题。三是积极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积极鼓励、帮助和支持民间组织加快发展,努力培育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和慈善、公益类民间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中的作用,推进民间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四是扎实抓好行政区划地名等工作。全面完成我县机构改革中的撤乡并镇工作,加强地名管理,规范地名设标,编印新的《宁陕县行政区划图》。巩固“全省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成果,继续深入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建设。依法做好孤儿收养工作。五是认真抓好以第八次村委会换届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建设。11月17日全县组织召开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培训会,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对换届选举工作的认识,确保换届选举顺利实施。

    (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民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通过细化目标、量化管理、精细管理、强化考核,做到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激发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发扬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推进机关作风转变。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抓好效能机关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振奋精神,营造一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积极向上、一心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奖勤罚懒、奖罚分明的长效机制,以此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推进全县民政事业的新发展。

    二、来年工作思考

    虽然过去的民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民政工作量大、面广,与维护稳定、促进繁荣、群众期望、上级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需要认真总结、深刻思考,下步工作重点做好:

    (一)健全三个体系。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管理体系。首先要修订完善《宁陕县城乡低保实施办法》,规范城乡低保管理运作程序。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严把入口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通过动态管理,把住民政工作底线、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让社会最底层人群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让他们共享到改革发展成果,确保社会安定团结。要加强对低保对象的教育和引导,转变依赖思想,鼓励他们实施自主创业,不断提高低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二是进一步优化优抚保障体系。在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的同时,加强与优扶优待对象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生活动态情况,做好优扶